2017年北京餐飲業在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等方面,展現出蓬勃生機與活力,餐飲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1028.8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創近五年來新高。隨著狗年新春的到來,新的一年中,又有哪些新規將影響北京餐飲業?
經營網絡餐飲須有實體店
2018年1月1日起,《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這是繼《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之后,政府針對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專門性規章,對于網絡餐飲服務的監管、平臺主體責任落實、入網餐飲商戶和配送要求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辦法規定,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不得超范圍經營;需要履行公示信息、制定和實施原料控制、嚴格加工過程控制、定期維護設施設備等義務。
規定3項污染物排放限值
隨著北京餐企數量、規模不斷擴大,餐飲業在烹飪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排放也在不斷增加。為控制北京市餐飲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2018年1月8日,北京市制定并發布《餐飲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11/ 1488-2018)。
該標準規定了餐飲服務單位排放的油煙、顆粒物和非甲烷總烴3項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明確了3項污染物的監測要求和分析測定方法,提出了凈化設備的運行操作要求,全面控制餐飲業的大氣污染排放。該標準將于2019年1月1日起實施,其中油煙和顆粒物限值自標準實施之日起執行,非甲烷總烴限值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業內分析指出,該標準的出臺將給餐飲油煙凈化設備帶來新商機。
食品違法行為“處罰到人”
此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須嚴格按照“誰處罰、誰公開”的原則,及時全面公開食品藥品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建立數據庫備查,并在網站設立專欄,公開相關行政處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