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復函中國商業聯合會,同意中國商業聯合會《關于代可可脂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和蛋黃派庫存包裝延期使用的申請報告》。根據該報告,在保證產品質量符合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有關生產企業的庫存產品包裝將延期使用到2007年5月31日。 這意味著,市場銷售的各類包裝的巧克力又有了一個緩沖期。杭城超市采購人士分析,該規定執行起來可能會有一定難度,廠家在使用庫存包裝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巧克力的品質符合國家新規,這需要相當力度的監督。
不過,可能是受新標準出臺的政策影響,市場上的不少巧克力產品打起了降價促銷戰,明顯比往常熱鬧。記者在建國路樂購超市看到,一款款包裝精美的榛仁巧克力促銷價僅為一元一條,看包裝上也沒有注明可可脂的含量。記者了解到,其實許多“榛仁巧克力”、“牛奶巧克力”都無法達到新標準的真正巧克力含量,抓住緩沖期清倉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業內行家介紹,目前,全國巧克力生產企業約為250家,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巧克力產品,70%以上是代可可脂使用量超過5%的產品。即如果按新標準實施,七成的巧克力產品不能算是真正的巧克力。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成本相差懸殊,是廠家大量采用代可可脂原料的主要原因。盡管代可可脂產品眾多,但記者在杭城幾個超市都沒有看到按標準明確標注為“巧克力(代可可脂)”的產品,不少超市柜臺的營業員也對巧克力新標準表示“不清楚”、“沒聽說過”。
從牛奶“禁鮮令”的一再推遲,到巧克力、蛋黃派的包裝延期,看得出有關食品行業的標準新規執行起來“牽一發而動全身”,事關消費者及廠商等各方利益。就是執行起來效果究竟如何,還是打了一些問號。就巧克力標準而言,一方面針對新標準相應的處罰標準至今還沒有出臺;另一方面,商家和消費者對新標準的認知還不清晰。不符合新標準的代可可脂巧克力產品短期內可能依然會在市場上流通。消費者如果不注意,仍然會吃到“假巧克力”。